百年中西文化艺术的传承---左印国际美术教育创始人陈学燕

2020-04-08 11:32:15 左印国际美术教育 15615

见过陈学燕的人,很难忘记她独特的个人气质。


一袭长袍,一顶礼帽,有点洋派,又很中国——这身标志性的装束,把“中西合璧”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图片关键词

中西合璧,对陈学燕来说,不是舶来品,而是骨血里的东西。

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的家族在岭南一带小有名气,外高祖父是清朝末年赴美留学生,姨奶奶是民国早期赴巴黎学习服装设计中国女装设计师,姑姑伍乐园则是广州市设计院的总建筑师。母亲更是典型的“民国淑女”,接受西式教育,读过女子私塾,民国闺秀的那份气度,即使在后来动荡的岁月里,也未曾丢失。


图片关键词

  ▲年轻时的陈母(右下)

作为早期接受西方教育的践行者,家族的传承,深深影响着陈学燕。所以,20多年前,当她决定要将儿童美术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那一刻,就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止于教孩子画画、做校外培训机构,她要实现的,是一个东西方融合的教育理想


从最初的一间培训班到创立国际美术教育品牌“左印”,现在拥有全国100多家校区,20多年来,陈学燕走了很远的路,但“融贯中西”的初心一直没有变。


“左印”的命名,生动诠释了这一点。左岸,巴黎文化名流聚集地;篆印,中国传统艺术。陈学燕从两者中各取一字,寓意着中西方优秀艺术的融合。


这些年,在“国际性”方面,她着力颇多。走遍世界各地,寻找适合中国孩子的创意绘画课程,经过多次实验,陈学燕意识到,再优秀的课程体系,完全照搬也会水土不服。三年前,她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导师,前创意大学课程负责人、雕塑家、学者嘉里·克拉夫合作,量身定做了一套以英式教育体系为基础、融合东西方理念、真正适合中国孩子的艺术教育课程。


正是这种中西融合的创意思维,让左印的学子在国际艺术道路上格外受青睐。这些年,通过一幅幅独特画作、一件件灵感惊人的作品以及一本本创意作品集,走进芝加哥艺术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等众多国际知名艺术院校。


图片关键词

  ▲陈学燕爷爷奶奶的结婚照

陈学燕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深刻理解到,在这个快速融合的“地球村”时代,仅有东方的,或仅有西方的文化背景,都将远远不够。上大学时,她主修美术教育,也对《易经》等东方哲学深深着迷。走遍世界,看了许多博物馆,她发现欧洲中世纪和敦煌,甚至埃及文化,在同一时代都有相通之处。她喜欢现代水墨,最近迷上了旅法艺术家周力的画作——将书法、诗词转化为抽象艺术,在陈学燕看来,这都是中西融合的典范。


随着左印加盟校区的扩张,陈学燕近几年跑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让她担忧的是,很多三四线城市像复制出来的“北上广深”,最古老的东方文化都找不到了,“这就像个隐喻。快速发展的中国儿童美术教育行业,会不会一味向西方靠拢,失去了‘东方’这个立身之本?”她告诉深圳儿童绘画大赛组委会,8月26日,左印伦敦少儿艺术研究院启动仪式将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行。未来,左印伦敦少儿艺术研究院将成为东西方美术教育进一步融合的实验室,左印也愿意与深圳儿童绘画大赛一起推动儿童绘画艺术的国际交流。

“左印”寓意继承中西方艺术传统

记者:中文名“左印”的寓意是什么?英文名“fun drawing”指向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陈学燕:“左岸”为法国巴黎著名的文化名流聚集地,毕加索等大艺术家曾在此流连。“篆印”则代表中国传统艺术,左印是从“左岸”和“篆印”两词中各取一字组合构成。“左岸”和“篆印”的结合寓意“FUN-DRAWING左印”对中西方优秀艺术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图片关键词

“FUN-DRAWING左印”直接源于英文Drawing的发音、取其“绘画”之意。“FunDrawing”代表了少儿美术“快乐绘画、绘画快乐”的特质。


记者:请简单梳理一下机构简史,以及办学理念。


陈学燕:左印国际美术教育成立于2013年,次年直营校区达到8家,2014年首家加盟校区湖南常德校区开业,2015年左印与“新东方”“学而思”一起入选2015年度深圳教育好口碑二十强。2017年左印成功入选“中国品牌创新发展工程”。到如今,左印国际美术教育全国含加盟校区达一百多家,年度培养学员逾五万人。


一直以来,机构秉承国际化、高品质、创新性的发展理念坚持将西方艺术教育体系和东方思维模式糅合并蓄。以实际行动让更多孩子享受融贯东西的现代美术精品教育。用美术精品教育激发、引导、促进孩子学习、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审美诸方面能力与优秀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培养未来创新型国际人才。

家学渊源让她找到切入点

记者:左印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国际性”,为何定位于此?在“国际美术教育”方面有何优势?“国际性”是否意味着抛弃中国传统绘画文化?


陈学燕:说到国际性,不由得想起我的母亲,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1984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优秀教师奖,每年来看望老人家的学生络绎不绝,如今年逾八旬,经过几次大病和手术,听力、视力几近丧失,但是老人家无论在家和外出,都发丝不乱,衣着整齐,脸上永远带着微笑,即使拄着拐棍,也永远腰背挺直,仪态优雅。母亲的这种淑女气质,我认为是源自于自幼良好的国际教育。民国时期对淑女的基本要求,既要掌握西方现代社会文明的精髓,又要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根基。自幼学习的芭蕾舞、音乐、绘画艺术、戏剧和礼仪均来自西方教育,同时她又在私塾学习中国文化和书法。开放融合的国际性教育给老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现在,她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仍然不落伍,有大家闺秀的遗风。


图片关键词

 ▲陈学燕与母亲近影

我父母那一代,在民国时受到良好教育。父亲出身书香世家,家族中出过建筑师、服装设计师,他本人的音乐修养、美术修养都非常好。记得小时候家里吃饭,他每次要放不同的背景音乐(通常是古典音乐),一边吃饭一边给我们分享音乐创作故事。


家庭的耳濡目染,让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吸收了西方的优秀的教学系统及创意思维,同时糅合了东方智慧。不是对西方教育的全盘接受,而是创建了独特的左印创意思维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国际性也不局限于教学,左印在顶层设计、创意思维、教学环境、课程内容等国际化的范围更加宽广。

“如果照搬英国教材,我不会做你的顾问”

记者:在众多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中,左印的课程一直很有竞争力,能讲讲这套创意思维教学课程体系吗?


陈学燕:2016年,我认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导师嘉里·克拉夫的时候,带了一套现成的左印艺术教育课程,想聘请他来做课程顾问,并帮助左印引进英国的教学体系来进一步提升课程国际化。克拉夫听完我的想法,微笑着拒绝了。他说如果你照搬英国教材,我不会做你的顾问。你应该根据左印的教育理念、定位以及中国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动手能力、审美判断力,量身定做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孩子的艺术教育课程。


图片关键词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导师Gary CloughA在给左印教研团队落地指导


就这样,克拉夫带领左印的教研教学团队,重新搭建一整套创意课程的顶层设计。他每年来深圳两三次,进行课程架构梳理、方法讲解、项目实操、结果汇报、优化方案、完善细节等一系列流程指导。


这套课程经过教学实践,孩子们能更好的通过认知和感知进行绘画创作和表达。深刻体会到英国创意课程的系统性、开放性、趣味性,当孩子们的思维打开后,极富创意的作品不断涌现,这让克拉夫倍受鼓舞。他说,我们正在做一件对于中国来说非常伟大的事,因为这样的创意课程在左印诞生、在左印设计、在左印实践,并有这么多孩子从中受益。左印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融贯东西的现代美术精品教育。


相比程式化备考,更注重锻造创意思维

记者:听说很多从小在左印学习的孩子,都考上了顶级国际名校。在海外艺术留学方面,左印的经验是什么?


陈学燕:我们的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左印也是广美附中AIP国际课程的生源基地,但相对于程式化的备考流程,我更看重中国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创意思维的逻辑起点。有个从小跟我学画画的学生,同时考上了耶鲁大学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一般家庭肯定会首选耶鲁大学这样的百年名校,最后该学生竟然选择了后者,也就是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因为他相信,美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我的观念,不是为了名校而名校,孩子从小培养的对美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超前的思维都会影响终身



这些年,考入名校的孩子陆陆续续回左印看望我们,我非常希望他们将来能加入左印的大家庭。像生于艺术世家的官子宜,2016年考入中央美院视觉传达系,后来又考上了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暑期她回到左印做助教,帮助左印优化VI体系。4岁开始在左印学画的黄昱晴,2017年考入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服装设计高定专业。同样,这些国外留学的孩子们很多都回到左印实习,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分享艺术鉴赏知识,参与教研团队探讨各种课程,给左印的教研带来了更多新鲜的观点。

进阶式展开适龄的艺术课程

记者:左印的理念是“融东西方教育理念”,如何理解?中西方美术有所差异,在教育上如何才能融合共通?


陈学燕:我们知道西方的教学体系是非常系统和完善的。例如绘画教育,不光是单纯的绘画技法训练,更重视规律性的教导,例如视觉热点冷点,比例的规律、色彩搭配的规律等。同时更重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意识,教会孩子客观判断什么是美,如何创造美。在我们看来,西方教育思维擅长理性逻辑思维,而东方更擅长感性直觉思维。左印在整个教学中吸收了西方优秀的教学体系,整个教学系统是按照儿童年龄阶段的心智基础,进阶式获得感性及理性思维培养的艺术课程。例如三四岁的孩子动手能力,可以撕揉涂抹拍,但不一定能剪。但到了四五岁,他可以开始剪直线,五六岁可以剪曲线,六七岁可以剪细节。绘画也是这样,我们根据儿童动手能力来设置科学的课程安排,用最科学的教学系统来适配孩子美术教育。


同时,文学艺术是用文字语言表达情感,那么儿童绘画可以理解为图示语言表达情感,东方与生俱来的感性思维,使我们对情感表达的诉求也就更加丰富,通过观察生活,培养感知,提高审美,最终通过绘画完善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人之初最无邪的情感。当吸取东西方思维的优势,处理好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思维火花的碰撞给孩子们带来的深远影响,看到培养未来创新型国际人才的方向。


记者:你在摸索了十多年的美术教育之后,是否找到了最适合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模式?如果有,这个模式是什么?


陈学燕:说到适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变化,因此课程体系也需要适配。同时根据年龄的增长进行教学内容的递进,例如难度有递进,内容有递进,表现有递进。六岁之前的孩子,这阶段的孩子属于主观审美,会因为颜色、形状、大小是否吸引,才会引发兴趣,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是画面主题突出,颜色鲜艳,从而让他们产生兴趣。但是六岁以后,孩子普遍就进入写实审美阶段,会以像不像,准不准为美,这个阶段课程则强调观察和感知的训练,提升孩子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但光懂得写实审美是不够的,要逐步训练孩子会欣赏原创的美,形式的美,风格的美。以此类推,我们认为根据儿童的心智基础,生理发展的每个阶段进行有目的性的进阶性系统教学应该是最适合中国儿童的教学。

线上教育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

记者:目前儿童美术教育行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资本热”和“线上教育”的争议,你怎么看?左印的做法是什么?


陈学燕:在中国,有两种情况比较突出,第一种我想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中西方的差异以及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差异,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是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应该是让更多的孩子去享受这种优质教育。


其次素质教育已经普及了很多年,但单纯以像不像,准不准的应试教育,或者是不注意儿童自身的感受,单纯的以社会某种价值观、成人思维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美术教育依旧会阻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进程,因此持续开发系统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依旧迫在眉睫。


儿童美术教育现在正处于蓝海阶段,参差不齐,门槛低,甚至刚毕业的艺术生都能开个工作室。资本的进入,对一个流程、体系、企业化运营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机构,确实是帮他们插上了翅膀。但如果课程系统不完整,只是把销售体系做好,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现在很多机构说自己有系统性课程,但是否是真正的系统?机构最终是要还有待商榷。


线上课程也是如此。线上作为辅助线下,是一件很好的事,帮助孩子把艺术学习融入生活,而不是仅限于学校这个课堂。但是纯粹的线上教育,个人认为还没有那么适合。绘画是一个创意过程,人的灵感,还有美感,不是标准化能替代的,不是编程能替代的。


左印一直在开发适合线上教育的课程,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启用。线下以系统课程和主题课程为主,线上课程的会以亲子特色课居多。

已征集到万幅优秀作品参赛

记者:对儿童美术类竞赛活动现状的意见和建议是什么?对深圳儿童绘画大赛有哪些期待?左印目前参赛情况如何?


陈学燕:目前左印已经征集到接近一万幅学员的优秀作品,我们会择优推荐参赛。积极向上、主动表现一直都是左印学员的标签,同时我也相信孩子们会在接下来的大赛中有所斩获。


对于儿童美术类竞赛活动,其实我更多的认为儿童美术类竞赛活动应该算是一次鼓励,一次发现、寻找热爱绘画,热爱生活的孩子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色彩的情感表达、艺术的专业精神会传递给每一位参赛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被尊重,热爱生活点滴的态度被认同。


图片关键词

▲左印组织学员参与深圳儿童绘画大赛六一儿童彩绘地铁活动

最后祝深圳儿童绘画大赛圆满成功,期待举办更多给孩子接触美术教育的机会,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美丽的眼睛被发现,孩子们的作品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画纸上,画框里,而我们(更多的教育机构)会带着孩子们从艺术这个小舞台,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